中新网四川新闻网5月24日电(刘旭)“套袋可以防虫蛀、防风吹,保证水果的色泽。” 5月24日,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石门村村民李廷满在红心猕猴桃基地忙着套袋,一串串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村民们正忙着给即将成熟的猕猴桃装袋。

沿着石门村的道路蜿蜒而行,山坡上、田野间、路旁……连绵不断的猕猴桃林呈阶梯状分布,层层叠叠,郁郁葱葱。 近年来kiwifruit网,该村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猕猴桃产业,用产业帮助群众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现在几乎全村都在种。” 石门村党支部书记郑大海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现在有猕猴桃产业1000多亩,种植最多的就是猕猴桃。 90多亩,至少一户有近10亩。

从“不愿意”到“想种”,石门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石门村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匮乏。 过去,人们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很大,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 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年的忙碌,也只能勉强满足一家人的口粮。

发展产业,党员先行。 2013年猕猴桃种植,郑大海带头在家乡发展猕猴桃产业。 为了种好猕猴桃,他四处学习管理、授粉等种植技术。 积累经验后,他逐渐扩大种植规模。 辛苦的工作得到了回报。 2017年,猕猴桃终于挂果成功。 进入盛产期后,5亩猕猴桃年收入5万多元。 村里人看到郑大海通过种植猕猴桃尝到了“甜头”。 为此,大家纷纷效仿,开始种植猕猴桃。

“2008年我种了10亩猕猴桃,当时觉得打工收入不多,就没有管。后来我看到村里人在树下种猕猴桃。” “在党员干部的领导下,收入也不错。所以,我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回到家乡发展猕猴桃产业。” 李廷曼高兴地说,“我的猕猴桃产业现在已经扩大到20亩,去年10亩猕猴桃挂果收入近10万元。”

李廷曼丰收的背后,是对乡村产业繁荣的探索。 近年来,该村依托“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示范岗”等平台,完善党员“1+N”联名账户机制,帮助农民选配猕猴桃制定产业规划,评估产业发展前景,鼓励群众抱团发展。 同时,整合各类政策支持,将全民群众纳入产业帮扶范围,有利于降低发展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石门村遵循“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公园+农户”的模式。 猕猴桃出售后,农户将按照约定比例反哺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就是说你只管种植中国猕猴桃,管理、销售等都有人帮忙,同时做强集体经济,让大家致富的工作更加稳定。” 郑大海用简单的一句话把这个模型解释清楚了。

据悉,该村在云雾山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猕猴桃种植,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服务的原则,打造了“云雾山·真红心猕猴桃”品牌。销售,开展“品牌直销”; 通过商家销售、订单耕种、主播配送、直营店代销等渠道,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广元:连片猕猴桃林成阶梯状分布产业助民持续增收,提高猕猴桃的经济效益。 (超过)

赞同(0) 支持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